河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2-10-20 10:43 來源: 河津市人民政府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本頁
信息索引號 | 1408810058/2022-00811 | 發布時間 | 2022-10-20 | ||
發布機構 | 河津市人民政府 | 文號 | 河政辦發〔2022〕22號 | ||
主題詞 | 科技、文化、教育 | 體裁 | 河政辦發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各有關單位:
為防范強降雨等自然災害對不可移動文物造成損害,切實做好災害天氣下的文物保護工作,按省、市關于加強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的要求,現就做好我市不可移動文物應對自然災害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目標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并重,聚焦防范不可移動文物重大災害風險、提高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兩個重點,力爭利用5至10年時間,實現我市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狀況進一步改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提升,確保我市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高標準保護取得成效。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日常保養維護。在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日常保養維護的同時,積極結合我市文物工作實際,探索建立我市低級別文物保護單位保養維護制度。按照“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加大對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的日常保養維護力度,及時實施必要的養護工程,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修變成大修。(牽頭單位:市文物局、市文物保護中心,各鄉鎮街道、各有關單位)
(二)夯實社會保護基礎。深化“文明守望工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對暫時無法實施維修工程的文物建筑,要及時搭設臨時保護棚,通過宣傳引導的方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的搶險修繕,持續改善我市低級別文物建筑的保存狀況。(責任單位:市文物局、市文物保護中心、市工商聯、市融媒體中心,各鄉鎮街道辦、各有關單位)
(三)推進全面維修保護。結合我市文物險情現狀,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分年度制定維修計劃,有序推進險情文物建筑全面維修保護。同時,要加強維修工程過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責任單位:市文物局、市文物保護中心,各鄉鎮街道辦、各有關單位)
(四)完善文物檔案記錄。按照文物工作要求,在完善全市各級別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文物數字化保護,逐步健全完善文物數字化檔案信息,將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轉化為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數字資源,為文物保護、研究、利用提供可靠參照。(責任單位:市文物局、市文物保護中心,各鄉鎮街道辦、各有關單位)
(五)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將文物防災減災納入我市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文物災害險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研判、災情防范、受災處置、信息報告、災后修繕修復等一系列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通過對文物建筑特性、災害因素、保護材料及工藝、病害治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積極探索不同自然災害情況下的應對措施與辦法。協同推進古建筑防雷、防震及不可移動文物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做好文物搶險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管理培訓,切實增強文物防災減災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市文物局、市文物保護中心、市應急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市公安局,各鄉鎮街道辦)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落實,按照本意見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主動作為、真抓實干,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ǘ┘訌娰Y金保障。市財政要統籌安排預算資金,將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有效應對處理突發險情災情,確保災后文物單位的基礎設施盡快恢復,文物本體及時修復。
?。ㄈ┘訌姴块T聯動。文物、氣象、水利、地震、自然資源等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充分利用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定期分析研判自然災害對文物安全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及時排除不可移動文物安全隱患,協同推進自然災害預警及處置工作。
河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月29日
?。ù思_發布)